近日,嘉興銀行收到一封來自嘉興市反詐人民戰(zhàn)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表揚信,信中這樣寫道:“貴行主動作為,協(xié)助我們避免一起大額案件的發(fā)生……”
到底是怎樣一起“大額案件”呢?
2月20日上午9時15分左右,嘉興銀行平湖新倉小微企業(yè)專營支行來了一位神色匆忙的李女士。她說,“我需要進行一筆大額對公轉賬,用于投資理財”??删褪恰巴顿Y理財”這簡單的一句話,立刻引起了嘉興銀行柜員的警覺。
“她是前一天才開的營業(yè)執(zhí)照,過來說是要開網店,但實際上問上去是她什么東西都沒有。后續(xù)再問出來,其實是加了對方微信,鏈接點進去下載的APP,類似數(shù)字化經濟這類沒有實體的東西。”嘉興銀行平湖新倉小微企業(yè)專營支行柜員趙思怡告訴記者。
近年來,投資理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,李女士的這一行為立即讓支行工作人員聯(lián)想到了可能存在的風險。由于嘉興銀行定期與公安機關聯(lián)合開展反詐宣傳,支行工作人員對這類詐騙手法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。于是,柜員趙思怡迅速讓同事報警,自己則繼續(xù)與李女士溝通,以拖延時間。
僅僅9分鐘后,平湖新倉派出所的民警和專職勸阻隊趕到了現(xiàn)場。他們通過詢問李女士和查看其手機內的相關頁面及群聊內容,斷定李女士陷入了一起投資理財詐騙。民警立即對李女士進行了耐心的反詐宣傳,讓她認識到高收益高回報背后往往隱藏著巨大的風險。
“一開始還是非常相信對方,警察一開始到的時候,她還是非常相信,要把錢轉出去,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勸說,她最終還是相信了我們,感謝我們把她的資金攔截下來,沒有轉出去?!奔闻d銀行平湖新倉小微企業(yè)專營支行柜員趙思怡告訴記者。
原來,李女士幾天前在網上觀看直播時,看到有網上投資賺錢的教學廣告,觀看了一會兒后很是心動,就通過微信添加了對方。在幾天的交流過程中,李女士已經很信任對方,于是想也沒想就按照對方要求到銀行進行“對公賬戶”轉賬。直到民警的出現(xiàn),才打消了她轉賬的念頭。
“他們是在放長線釣大魚……”“高收益高回報都是騙人的!”民警再次對李女士進行了反詐宣傳。她也表示今后一定會提高警惕,還十分感謝嘉興銀行工作人員和民警的幫助,這才保住了自己的“血汗錢”。
這起事件不僅僅挽回了李女士的194萬元“血汗錢”,也為廣大市民再次敲響了警鐘。其實,任何高額回報的投資或者代理,背后都是一個巨大的陷阱。請大家一定要提高反詐防騙意識,警惕電信網絡詐騙。
“像在網絡上發(fā)布低成本、高收益的理財投資廣告,絕大部分都是詐騙。如果要轉賬,一定要核實問清楚情況,知曉對方的真實身份信息等。”嘉興銀行平湖新倉小微企業(yè)專營支行柜員趙思怡說。
作為紅船旁的本土法人銀行,嘉興銀行一直深耕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。嘉興銀行在抓好內部員工反詐專業(yè)知識教育、強化交易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日常監(jiān)控和擴大客戶反詐宣傳面的基礎上,將警銀聯(lián)動納入重點工作,與嘉興市反詐人民戰(zhàn)爭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開展業(yè)務交流學習、組建“嘉興銀行警銀聯(lián)動反詐信息共享群”,并第一時間上報可疑線索案例。今年以來,嘉興銀行已成功攔截電信詐騙案例5例,保護客戶資金262.5萬元。同時,嘉興銀行還向公安機關提供電信詐騙涉案線索18條,在與公安機關的交流協(xié)作中不斷提升識詐反詐的能力,全力守護好市民的“錢袋子”。